.jpg)
1. 化成过程:首先,将电池充电至一定电压,然后放电至一定电压,这个过程称为化成。化成过程有助于形成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为电池的正常工作做好准备。
2. 充电:接着,将电池以规定的电流和电压充满电。这通常是通过分容柜或类似的设备完成的。
3. 放电测试:充满电后,电池按照规定的电流放电至一个预定的截止电压。放电过程中,记录下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
4. 数据分析:通过放电测试收集到的数据,计算电池的容量,即放电电流乘以放电时间。同时,测量电池的内阻。
5. 质量分级:根据容量和内阻的数据,将电池进行质量分级。容量和内阻都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因此这些数据用来决定电池的等级。
6. 静置:首次分容后,电池需要静置一段时间(一般不少于15天),以使潜在的质量问题如自放电等显现出来。
7. 再次分容:静置期结束后,再次对电池进行分容,淘汰掉容量和性能不符合要求的电池。
8. 分类组合:将性能接近的电池进行分类组合,以构建性能稳定、容量一致的电池组。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确保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性能相对一致,从而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