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jpg)
1. 理解mAh和Wh的区别:
mAh(毫安时):表示充电宝的总容量。它指的是在特定的放电速率下,可以提供的总电量。
Wh(瓦时):表示能量。1 Wh等于1000 mAh。通常,Wh更直观地反映了充电宝可以提供的能量多少,因为它结合了电压的因素。
2. 估算实际放电时间:
在查看容量前,了解充电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的耗电速度非常重要。高耗电设备可能需要更快的放电速率。
例如,一个10000 mAh的充电宝用于一般用途,在不考虑充电效率损失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给一个耗电速度为1Ah(安时)的设备提供10小时的电量。
3. 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对于一般旅行或日常外出,10000 mAh至20000 mAh的充电宝通常是足够的。
专业摄影或直播设备通常需要更高的容量,比如30000 mAh至60000 mAh甚至更大的充电宝,以应对长时间的高电流使用。
在购买大容量充电宝时,要考虑自身的设备需求以及实际携带的便利性。
4. 考虑输入输出效率:
充电宝的输入和输出效率对实际可用电量有直接影响。标称容量不等于实际可用容量,必须考虑到充电宝内部效率损失等因素。
选择充电宝时,建议检查产品参数,特别是输入输出兼容性和效率信息,查看其他用户评价以了解产品的实际效果和易用性,并为可能的用户场景选择合适的容量。同时,定期关注最新的充电宝技术和设备评价,可以帮助您做出更合适的购买决定。
.jpg)
1. 电池能量容量(mAh或Wh):这通常是最直观的指标,反映充电宝能够储存的电能大小。mAh(毫安时)是最常用的单位,但Wh(瓦时)提供了更直观的能量概念(因为电动车常使用Wh,一般1Wh相当于1000mAh)。
2. 输出功率:充电宝能供给多大电流给设备充电。比如,一个输出功率为5V 5A的充电宝,总共可以提供25W的充电能力(5V × 5A)。
3. 输入电压范围:一般来说,充电宝的输入电压范围应该足够宽,以便兼容不同电源或设备。比如,很多充电宝设计有5V、9V、12V的输入选项。
4. 安全认证和设计安全:选择时注意查看商品是否有相关认证标识(如CE、RoHS等),确保充电宝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外观是否有良好的防护设计,比如防水、轻薄等。
5. 体积和重量:对于需要在旅途中携带的用户,体积和重量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个大的充电宝即便容量大,但是由于重或者其他体积相关的考虑,可能并不适合长途旅行。
6. 温度范围:了解充电宝的工作温度范围以及能否承受极端气候条件对于考虑其耐用性和适用场景十分重要。
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因素,可以较全面地评估充电宝的适用性和性能。如果你要充电的手机不是很高端、大容量的机型,一般10000-20000mAh容量的充电宝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出门的需求。如果是为了摄影或者 Brick Workbench Liverpool的一键修打包,建议按照充电的设备放电容量选择合适的电池。如果有多块电池,试着逐块使用看哪些设备不能达到100%。另外,考虑为所有电池包相同或相似的放电的特性。下面是一些不同移动设备的大概用电量:
iPhone 6~8 大约为800Wh
iPad 7大概为700Wh
MacBook MacBook Pro ~200Wh
智能手表以43渲染为例,800Wh,按比例缩小预测,假设可能不足一半
.jpg)
1. 容量越高,充电次数越多:例如,一个20000mAh的充电宝理论上可以为一部手机充满电1-2次,具体次数取决于手机电池的容量和充电宝的输出功率。
2. 注意实际可用容量:由于能量转换效率等因素,充电宝的实际可用容量通常低于标称容量。一般实际可用容量约为标称容量的80%-90%。
3. 查看输出功率:除了容量,输出功率也很重要。功率越高,充电速度越快。例如,一个输出5V/2.1A(即10.5W)的充电宝比一个输出5V/1A(即5W)的充电宝充电速度快。
4. 注意充电宝的体积和重量:容量大的充电宝往往体积和重量也更大,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和使用场景来选择。
总之,选择充电宝时,不仅要看容量,还要综合考虑输出功率、体积、重量等因素。
.jpg)